【报资讯】地产周思考(4):提估值需要资产端新模式

2023-05-17 09:45:09 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当前房企的核心问题是资产端如何稳定盈利。2022 年行业部分房企违约后,违约房企和濒临违约的房企大概率将会延续资产负债表收缩趋势。对于信用资质较好的国央企,可以推演其持续经营,甚至资产负债表稳定扩张。但即使是满足永续经营假设的房企,仍面临资产端如何稳定盈利的问题。与制造业不同,房地产业是资产负债表驱动利润表的行业,而非利润表驱动资产负债表的行业。一方面是所有者权益规模决定了资产规模,也决定了销售规模;另一方面,作为需要不断拿地、盖房子、生产非标品的公司,房企仍需要不断拿对地、控制成本、保证去化率才能保障一定利润率,即使部分房企退出,也不改剩余房企难以稳定赚钱的困境。即使乐观估计,在当前的商业模式下,竞争烈度下降,可以让房企大概率将资本回报率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,但难以获得明显的超过资本成本收益。从14 家典型房企财务数据来看,RNOA 持续下行,2022 年已经降至4.1%。

过去由于土储增值,资产端稳定盈利的前提条件被忽视,导致房企的竞争只在负债端,但2017 年后资产端逻辑被打破,高负债反而带来低估值。历史上,市场给予负债端高速扩张的公司以高估值奖励,其隐含假设是扩张的资产最终都会转化为利润,即使房企管理能力不足,负债扩张驱动的土储扩张也能带来未来隐含的收益。过去土储增值的主要来源为,中国经济处于特定的资本驱动的发展阶段,但当前土储增值的隐含假设已经被打破,行业的RNOA 持续下行,对于所有房企来说,只有先解决RNOA 稳定的问题,再谈论销售规模的增长、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才有意义。

2023 年资产端稳定赚钱的矛盾将更为突出,市场未显著复苏,但拿地收益率却又成为核心难题。过去由于土储增值的存在,房企的业务模式较为多元化,包括低能级城市加预售杠杆、城市运营、商业地产勾地等,房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资产来源的问题,在一定程度上差异化竞争。但当前,当土储增值模式不再,叠加高杠杆被动压低风险偏好,房企只能布局核心区域高流速地块,从而导致此类地块高溢价率,利润率较低或拿地概率较低。剩余玩家在当下市场还未有显著恢复时,就不得不面对拿地收益率降低的问题。2022 年拿地的房企目前也只能看作是逆周期拿地的模范,但逆周期拿地具有不确定性,无法作为稳定的拿地能力给予估值溢价。

头部房企的估值回升已经在2021 年下半年体现,当下提估值的核心在于资产端能否有稳定的剩余收益。上述逻辑可以推演出来,在当前模式下,房企只能赚取等于资本成本的回报,即使房企的销售市占率提升,但仍受制于其权益规模。在经典剩余收益模型下,ROE 等于资本要求回报率,并不能带来额外的估值溢价。这部分估值的修复已经在2021 年下半年体现,头部房企远期估值从大幅为负修复至0,当前头部房企估值仍低于合理估值中枢,测算收益率约为26%。若进一步提升估值中枢,需要房企确定可以资产端获取超额收益,保障资本端的超额收益。

房企仍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,保证资产端可以稳定获取收益,在此之前,估值中枢难以提升,故预计2023 年仍以震荡行情为主,基于估值左侧布局,赚取高胜率收益。关注越秀地产、绿城中国、华润万象生活、保利发展、招商蛇口、华发股份、天地源、万科A 等。

风险提示:微观传导机制失灵,仍无法有效终结房企缩表。

上一篇 : beatsbydrdre有线耳机 beatsbydrdre
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

x

相关推荐

精彩推送